时间: 2025-04-25 23:5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7:27
成语“好恶不愆”的字面意思是“对于好与恶的判断没有误差”。它的基本含义为:对于事物的喜好和厌恶能够明确而准确地把握,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这个成语强调了辨别事物的能力,以及在道德和价值观上的清晰立场。
“好恶不愆”出自《论语》。在《论语·卫灵公》中有云:“子曰:‘君子之道,分明而不愆。’”其中的“愆”指的是错误或失误。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对事物的判断应当是明确和不出错的。成语的形成则是在后来的文献中逐渐演化和定型的。
“好恶不愆”通常用于哲学讨论、伦理道德的探讨以及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表现人物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称赞某人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和判断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的判断被视为重要的修养。成语“好恶不愆”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君子标准的追求,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够坚持是非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好恶不愆”给人一种坚定和清晰的感觉,激励人们在生活中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在思考表达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关注自己的判断力和道德选择。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复杂的道德选择。使用“好恶不愆”来提醒自己,帮助我在做决策时保持明确的价值观,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纷扰的红尘中,
我心向明月,
好恶不愆,
不随风摇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ear moral compass”,强调对道德和价值的清晰认识。在西方文化中,尤其是教文化中,善恶的判断同样被强调,但可能更多地依赖于教义,而“好恶不愆”则更体现了个人的内心修养和自我判断。
通过对“好恶不愆”的深入学*,我认识到明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自己的信念,面对复杂的选择时保持清晰的头脑。
贵脚踏践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后汉书·班彪传》:“彪好恶不愆,为世所重。”
《汉书·王莽传》:“莽好恶不愆,天下归心。”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君子好恶不愆,小人好恶无常。’”
《论语·颜渊》:“君子好恶不愆,小人好恶无常。”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好恶不愆,小人好恶无常。”
张顺见了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