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0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8:59
成语“矫情干誉”由“矫情”和“干誉”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故意做作,追求名声和赞誉。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获得别人的赞美而故意表现得不真实、不自然的人。
“矫情干誉”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出处,但可以从其构成的字词中理解其意义。“矫情”意指故作姿态,做出不真实的表现;而“干誉”则意味着追求名声和赞誉。该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对人们虚伪和做作行为的批判。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矫情干誉”来批评社会中那些追求表面光鲜的人。在日常对话中,当有人表现得过于做作时,朋友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调侃或指责。演讲中,亦可引用这个成语来引导听众反思真实与虚伪的关系。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盛行的背景下,许多人为了获得点赞和关注,往往表现得“矫情干誉”。这一现象在文化中引发了对真实与虚伪的反思,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矫情干誉”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交场合中故意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的人。这种做作的行为常常让我感到厌烦,同时也让我反思自身是否在某些时候也有类似的表现。
在我曾经参与的一个社交活动中,有人为了吸引注意力而故意夸大自己的成就,给人的感觉非常“矫情干誉”。这种表现让我感到不自在,也让我意识到在社交中保持真实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矫情干誉”:
月下独行影摇曳,
矫情干誉掩真情。
清风明月真相伴,
何必浮华逐名声。
在英语中,“hypocritical”或“pretentious”可以与“矫情干誉”相对应。它们同样用来描述那些故意表现得高尚或优越的人。在不同文化中,追求真实与反对做作的观念普遍存在,反映出人们对诚实和真诚的共同期望。
通过对“矫情干誉”的学习,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中,真实和真诚是极为重要的。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促使我更关注自身的言行,努力避免做作的表现,以保持真实的自我。
其余凡贪官、污吏……及矫情干誉、欺世盗名种种之人,无不随业得报,一一不爽。
《明史·张居正传》:“居正矫情干誉,以改革自任。”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矫情干誉,以新政自任。”
《资治通鉴·汉纪》:“莽矫情干誉,以自高其名。”
《后汉书·袁绍传》:“绍矫情干誉,以自托于天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矫情干誉,非其本心也。”
既不是惹祸招非,难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