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2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8:48
成语“矩步方行”由“矩步”和“方行”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用“矩”(一种古代测量工具)来步行,象征着走路时的步伐是规矩的、整齐的,强调一种规范和秩序。基本含义是指行为举止都很有规矩,强调形象的端正与严谨。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社会强调礼仪和规范,行为举止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矩”作为一种工具,象征着规范,而“方行”则表示直线和规则的行走方式。该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做事有条理,处事认真。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行为规范和礼仪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矩步方行”体现了对秩序和规范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社会变得更加开放,然而在许多正式场合和职业环境中,仍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纪律。
听到“矩步方行”这个成语,我会联想到一种严谨、正直的形象,仿佛看到一个人在规定的轨道上稳步前行,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它让我思考在生活中保持规范和秩序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她总是以矩步方行的态度来对待每一堂课,严谨的教学态度激励了我,让我明白了在学*中保持认真态度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我可以将“矩步方行”融入其中:
晨光初照校园里,
学子矩步方行立。
书声琅琅伴风起,
志向远大不言弃。
在英语中,“to toe the line”可以与“矩步方行”有相似的意思,意指遵守规矩和规范。然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规范与自由的理解可能有所差异,东方文化更强调集体和规矩,而西方文化则可能更强调个人自由。
通过对成语“矩步方行”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体现。在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意义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精髓,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这样先生,断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史记·礼书》:“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荀子·礼论》:“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大,不亦宜乎?”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