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56:24
成语“心灰意败”字面意思是心中灰暗、意志消沉。它形容一个人由于遭遇挫折或失望,心情沮丧,失去了信心和斗志。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困难或失败时,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态度。
“心灰意败”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其中有一句“心灰意懈”,形容心中灰心,意志松懈。后来的演变使得“心灰意败”成为常用成语,表达更加丰富的情感。它反映了一种对事情失去希望后的无奈和消沉。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常用“心灰意败”来描绘人物在经历挫折后的情感变化。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事失去信心的状态,例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朋友可能会说:“别心灰意败,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在表达情感时有细微差别,例如“心灰意败”侧重于消极情绪,而“意兴阑珊”则更强调对事物的兴趣减退。
在**文化中,面对挫折和失败是人生的一部分,成语“心灰意败”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状态。在现代社会,尽管有更多的心理健康意识,但人们仍然会在面对压力时感到心灰意败,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心灰意败”给人一种沮丧和无奈的感觉,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遭遇挫折的人。它提醒我们,要学会面对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一味沉浸在消极情绪中。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一次重要考试中失利,那种心灰意败的感觉让我很长时间都无法振作。后来,我意识到失败并不代表一切,调整心态后,我重新努力,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在一首小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心灰意败”:
孤舟漂泊无依靠,
风雨交加意难逃。
心灰意败难再起,
明朝再战不言愁。
在英语中,“give up”或“lose heart”能够表达与“心灰意败”相似的情感,但常常更强调放弃的决策而非情感的沉重。因此,尽管意思相近,但在使用时会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对“心灰意败”的全面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一种情绪,更是对人生挫折的一种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丰富的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也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我心灰意败,只得把书本放下。”
《老残游记》第十三回:“老残心灰意败,只得独自回船。”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心灰意败,遂不复言。”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心灰意败,只得辞了回家。”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心灰意败,不觉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