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4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38:24
“国家大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涉及国家层面的重要事务或**。其基本含义是指对于国家发展、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等有重大影响的事情,通常涉及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这个成语并不是源自于某个特定的典故或文学作品,而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汇,反映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重视。它的构成“国家”与“大事”两个部分,分别代表国家和重要事务,形成了对国家关键问题的综合表达。
“国家大事”常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讨论中。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被视为首要任务,国家大事通常关系到民众的生活福祉和前途。因此,关注国家大事是对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传播,公众对国家大事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日益增强。
“国家大事”常常带有责任感和紧迫感的情感联想。它不仅提醒人们关注国家发展,还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增强公民意识。这样的表达可以激发人们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与关心。
在生活中,我曾参加社区活动,讨论如何更好地关注国家大事,促进社区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公民,参与国家事务不仅是权利,更是责任。
在一首诗中:
国之重任肩上担,
大事关怀心中现。
万众一心勇前行,
共筑未来新篇章。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参与,呼唤团结与奋斗。
在英语中,“national affairs”可以作为“国家大事”的对应表达。两者都传达了国家层面的重要事务,但在文化背景上,西方国家的公民可能更倾向于强调个人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影响。
通过对“国家大事”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反映了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的重要概念。在未来的语言学与表达中,灵活运用这样的词汇,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资治通鉴·汉纪》:“国家大事,当以天下为心。”
《后汉书·光武帝纪》:“国家大事,非一人之私。”
《汉书·高帝纪》:“国家大事,不可不慎。”
《史记·秦始皇本纪》:“国家大事,唯赏与罚。”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普通一般学者,只在书斋里打圈子,对于~则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