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7:48
“知来藏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知道来的人和去的人”。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非常聪明,能够洞察他人的意图和动向,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表现出一种深思熟虑和审慎的态度。
“知来藏往”出自《老子》。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强调智慧和沉默的关系。这个成语强调了智慧在于洞察而不轻易表露的思想,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内心修养和外在表现的重视。
“知来藏往”常用于描述那些在社交中表现得非常机警、聪明的人。它可以出现在以下场景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智慧和谦逊被视为重要的美德。“知来藏往”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强调了在社交中保持低调和谨慎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种智慧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场竞争时,懂得适时隐忍和洞察他人动向往往能获得优势。
“知来藏往”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思考。它激发了对智慧的向往,促使人们反思自己在社交中的表现和处事方式。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冷静应对的人,他们的智慧和深藏的能力往往令我感到钦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个同事,他在团队中总是能够准确地判断他人的需求和情绪,尽管他自己很少表露自己的想法。他的这种“知来藏往”的能力让整个团队在协作时更加顺畅,这也让我意识到在社交中,观察和理解他人是多么重要。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描绘一个主人公,他在一次重要的社交活动中,凭借“知来藏往”的智慧,巧妙地化解了两位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最终使得大家达成共识,共同合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ead between the lines”,意指从潜台词中理解他人的真实意图。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理解和洞察的重要性。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智慧的追求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知来藏往”的深入学*,我对人际交往中的智慧和策略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观察他人和自身表现的重要性。在未来的交流中,我将更加努力地运用这一智慧,促进更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文选·扬雄〈甘泉赋〉》:“于是知来藏往,神而明之,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文选·张衡〈西京赋〉》:“于是知来藏往,神而明之,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文选·班固〈西都赋〉》:“于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碝磩采缋,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红罗飒纚,绮组缤纷,精曜华烛,俯仰如神。于是知来藏往,神而明之,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相如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乃与唐勒、宋玉等共为《大人赋》,其辞曰:‘大人者,知来藏往,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有训诂事实以为之迹,有~以为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