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3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4:10:10
成语“驷马高门”字面意思是“四匹马拉的高大门户”。它通常用来形容富贵人家或显赫的地位。在更深层的含义上,表示某人出身显赫,生活奢华,或某种事物的高贵与奢华。
“驷马高门”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记载。古代,马是交通的主要工具,而“驷马”则意味着势力的强大,能够拥有四匹马的家庭通常都是权贵之家。“高门”指的是大户人家的门庭,象征着显赫的家世和地位。
该成语在不同场合下可以有多种使用方式: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驷马高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财富和地位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该成语仍然能够在描述社会阶层时发挥作用,提醒人们注意不平等的存在。
“驷马高门”带给我的联想是奢华与权力,常常让我想到古代王公贵族的生活。它也让我反思社会的分层和个人的奋斗,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时,不要忽视社会的多样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个来自“驷马高门”的朋友,他的成长环境与我截然不同。这让我意识到,出身并不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但它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机遇和视野。
在一首描写古代豪门生活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四马金鞍映月明,
高门深锁旧时情。
富贵浮华难久驻,
唯有清风伴我行。
在英语中,“noble lineage”或“highborn”可以与“驷马高门”相对应,表达出相似的意思,即高贵的出身和显赫的地位。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同样反映出对家世和财富的重视。
通过对“驷马高门”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语言中蕴含的文化意义。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富贵的描述,更引发了我对社会结构、个人奋斗与历史的思考。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表达,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西汉时期,东汉郡狱吏于公为人清正廉明,执法公正无私,他坚持为郡内孝妇鸣冤叫屈,终于在新任太守手中为她平反昭雪,老百姓为他建生祠,把门建得可以让驷马高车通过。他的儿子于定国后来官至廷尉,于家门庭更加荣耀
元·姚燧《王思廉之祖沂赠恒山郡庄惠侯制》:“伍符尺籍,事专司六部之间,~,报顾在百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