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0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44:32
“杜口绝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封住嘴巴,绝对不再说话”。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停止说话,闭口不言,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因某种原因而选择不再发声或者保持沉默。
该成语出自《左传》,原文为“杜口绝言”,其背景与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口舌之争有关。成语中的“杜”意为封闭或阻止,“绝”意为断绝或切断,结合在一起表示完全不再说话的状态。这一成语反映了在特定情况下,言语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麻烦,因此选择沉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杜口绝言”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沉默常常被视为一种智慧的表现。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比说话更能展现个人的深思熟虑。例如,在家庭聚会或社交场合中,当话题涉及某些敏感问题时,许多人会选择“杜口绝言”,以避免冲突和误解。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保持沉默有时被视为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
“杜口绝言”让我联想到一种无奈和沉重。人们在面对复杂的关系或敏感的话题时,往往会感到说话的困难和压力。沉默有时是一种保护,但也可能是一种孤独的表现。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限制都在于说与不说之间的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家庭聚会上遇到过一个敏感话题,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可能引发争论,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杜口绝言”。这种选择虽然让气氛变得有些尴尬,但也避免了更大的冲突,我体会到了语言的力量和沉默的智慧。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在那个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窗台,窗外的风轻轻拂过。她坐在书桌前,思绪万千,却选择了杜口绝言,任凭内心的波澜在沉默中翻涌。或许,有些话语只适合藏在心底,等待时光的洗礼。”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ilence is golden”,强调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比说话更有价值。不过,具体的文化背景和语境可能会有所不同,中文的“杜口绝言”更强调一种自我保护和深思的态度,而英文的表达则更普遍。
通过对“杜口绝言”的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沉默和言语有时同样重要。选择何时发声、何时保持沉默是智慧的体现,这不仅仅是语言的运用,更是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深刻理解。在未来的交流中,我将更加注重这种选择的艺术。
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杜口绝言,以示不从。”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杜口绝言,以示不屈。”
《晋书·王导传》:“导杜口绝言,以避嫌疑。”
《后汉书·袁绍传》:“绍杜口绝言,以观其变。”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于是范增杜口绝言,不复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