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4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4:22
“广土众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辽阔,人民众多,强调地域的广阔和人口的繁多,常用以描绘国家的富庶和强盛。
“广土众民”最初出现在《尚书·大禹谟》中,原文提到大禹治水的伟大成就,强调通过治理,使得土地更加广阔,人民更加众多。成语反映出古代社会对土地和人口的重视,认为这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土地和人口的关系被视为国家力量的重要指标。历史上,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常被视为国家繁荣的基础,这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对土地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技术和工业化改变了这种观念,但“广土众民”依然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广土众民”给人一种辽阔与繁荣的联想,让人想到自然的富饶和人类的生生不息。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国家的自豪感。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经去过一些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与那些广土众民的繁华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土地和人口对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也激励我更加珍惜和关注我们国家的资源和文化。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广土众民,山河壮丽,
土地延绵,生机勃勃。
每一寸土地,皆是梦想的摇篮,
众多的人民,携手共创辉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vast land and numerous people”,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意思相近。许多文化都强调土地和人口的关系,如在西方历史上,领土的扩张和人口的迁移也是国家强盛的标志。
通过对“广土众民”的学,我深刻理解到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高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通过这样的学*,我也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激励自己为社会贡献力量。
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宋史·食货志》:“广土众民,赋税充盈。”
《资治通鉴·唐纪》:“广土众民,兵甲强盛。”
《后汉书·班彪传》:“广土众民,户口殷盛。”
《史记·平准书》:“广土众民,国用饶足。”
《汉书·地理志》:“广土众民,物产丰盈。”
如此~的国家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