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0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4:03
“广厦之荫”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宽广的房屋所投射出的阴影。其基本含义是形容房屋宽敞、舒适的环境,通常用来比喻人们在生活中能够享受富裕和安逸的生活条件。
“广厦之荫”的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尤其是在宋代诗人陆游的诗作中有相关的描写。它反映了古人对宽广居所的向往以及对安定生活的追求。这一成语体现了人们对物质条件的重视,尤其是在追求安逸生活的背景下。
“广厦之荫”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居住条件被视为个人和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厦之荫”反映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讨论城市化进程和住房问题时,强调了住房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广厦之荫”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馨、安逸和幸福的联想。它让人想到一个舒适的家,那里有温暖的阳光和柔和的阴影,代表着人们渴望的理想生活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个宽敞的家中生活,感受到“广厦之荫”的美好。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充满了安宁与舒适,让我更加意识到居住环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我坐在阳台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透过广厦之荫洒落在身上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生活的琐碎与烦恼都被抛诸脑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roof over one's head”,但这个表达更强调生存需求而非生活的舒适性。不同文化中对居住条件的重视程度和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反映了各自的社会价值观。
通过对“广厦之荫”的学,我更加明白了居住环境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种描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让交流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进其茂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
《晋书·王导传》:“导家贫,无以自给,乃为广厦之荫。”
《后汉书·班彪传》:“班彪家贫,无以自给,乃为广厦之荫。”
《汉书·王莽传下》:“莽自谓广厦之荫,可以长存。”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贫,无以自给,乃为广厦之荫。”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广厦之下,可以避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