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2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18:47
成语“数奇不遇”字面上的意思是“屈指可数的奇遇没有遇到”。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非常稀有、难得的机遇或**,强调这些机会的稀少和珍贵。
“数奇不遇”源于古代文学,具体出处可能不易考证,但其语境通常与运气、机遇有关。在古代文化中,奇遇常常用来指代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运或非凡经历,因此这个成语在描述难得的机会时显得尤为恰当。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机遇与运气常常被视为成就的重要因素。“数奇不遇”反映了人们对机遇的重视和对珍贵机会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够把握住稀有机会的人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数奇不遇”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值得珍惜的时刻,比如人生中的转折点或是与重要人物的相遇。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有许多机会是短暂的,应该珍惜和把握。
我曾在大学时遇到一个难得的实*机会,虽然竞争激烈,但我努力准备并最终获得了这个机会。回想起来,我会用“数奇不遇”来形容那个时刻,因为它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将“数奇不遇”融入其中:
月下独行影绰绰,
数奇不遇梦中寻。
风起云涌人间事,
莫负良辰与美景。
这首诗表达了对珍贵机会的渴望和珍惜。
在英语中,可以用“once in a blue moo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代极为罕见的事情。这两个表达都强调了机会的稀少性,但在使用上,英文表达更倾向于形容**的发生频率。
通过对“数奇不遇”的学,我深刻理解到珍惜机遇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更加关注生活中那些难得的时刻,提升了我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数奇不遇高皇封,时去反遭醉尉骂。
《明史·徐霞客传》:“霞客好为山川名胜之游,所至辄题咏,多不传。” —— 徐霞客数奇,不遇传世。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至元,元主以礼待之,天祥不屈,遂囚之。” —— 文天祥数奇,不遇降元。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 王羲之数奇,不遇仕途。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 班超数奇,不遇归乡。
《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 李广数奇,不遇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