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5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0:28
成语“无家无室”字面意思是没有自己的家和房屋,形容流浪者或生活无着的人。其基本含义是指没有固定的住所,生活不安定,通常暗示着贫困和无依无靠的状态。
“无家无室”这一成语的具体出处不详,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中对流浪生活的描写。在古代社会,家是人们生存和安定的基础,失去家室意味着失去社会支持和安全感。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家庭和安定生活的重视。
在**文化中,家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基,传统上重视家庭观念。因此,“无家无室”不仅反映了个体的困境,也反映了社会整体对家庭与安定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家可归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一成语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家无室”带给人的情感通常是悲伤、同情和无奈。它不仅仅是对物质缺乏的描述,更是对人们情感和归属感缺失的深刻反映。这种状态让人联想到孤独、无助,以及对家的渴望,促使人们思考家庭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在我生活中,曾遇到一位流浪者,他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无家无室”的含义。他在街头向路人求助,讲述自己的不幸经历。那一刻,我意识到,帮助他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对他人尊严的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街头孤影无家室,
夜幕低垂泪满巾。
人间何处寻温暖,
只愿明朝见阳春。
通过这样的诗句,将“无家无室”与对温暖的渴望结合,表达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追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homeless”,同样描述没有固定居所的人群。不同文化中对无家可归者的态度和社会支持系统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与讨论。
通过对“无家无室”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家庭和住所对个体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增强了我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宋信虽是山东人,却无家无室,故一身流落京师,在缙绅门下游荡过日。
《晋书·隐逸传·陶潜》:“无家无室,无子无孙。”
《后汉书·王符传》:“无家无室,无父无母。”
《汉书·食货志下》:“无家无室,无衣无食。”
《史记·平准书》:“无家无室,无田无业。”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无家无室,何以为国?”
我孑然一身,~,又无行李,除掉带在身边,更把他放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