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2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05:05
“瓦解土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瓦片解体,土壤崩溃”。引申义为形容整个事物的崩溃或瓦解,通常用于形容一个组织、制度或局势等的彻底崩溃,常带有悲观的色彩。
成语“瓦解土崩”源于古代汉语,相关的字面意义可以追溯到古代建筑材料的脆弱性。瓦片在受到外力或时间的侵蚀后容易破碎,土壤在雨水冲刷或地震等自然力量的影响下容易崩塌。因此,“瓦解土崩”常用来比喻事物的脆弱性以及崩溃的不可避免性。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瓦和土的脆弱性体现了对事物稳定性的深刻理解。这个成语往往用于描绘社会动荡和人心散乱的情境,反映出社会变革带来的不安与无奈。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制度和价值观面临挑战,因此“瓦解土崩”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也有所增加。
“瓦解土崩”常常带给人一种无奈和悲观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事物的脆弱和不可逆转的变化。它能够引发人们对稳定和团结的思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珍惜现有的关系和成就。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个团队的解散,大家因为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而走向瓦解土崩的局面。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沟通与理解。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融入成语:
昔日辉煌今已逝,
团队瓦解如土崩。
人心散尽无归路,
只留孤影在风中。
在英语中,可以用“fall apar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在表达事物解体和崩溃时,英语中也常会使用“collapse”或“breakdown”。不同文化中对待崩溃的态度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包含了对变化和不安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瓦解土崩”的学,我感受到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对社会现象和人心变化的深刻反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使我们的沟通更为生动和准确。
使吴失与而无助,跬步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
《资治通鉴·汉纪》:“天下瓦解土崩,不可复支。”
《晋书·王导传》:“天下瓦解土崩,非一人之力所能支也。”
《后汉书·袁绍传》:“天下瓦解土崩,英雄并起。”
《汉书·刘向传》:“天下瓦解土崩,不可复支。”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亡也,非一日之积也,瓦解土崩,自内而外。”
或假元世为名,或托香车为号,由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