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1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17:40
成语“九年之蓄”的字面意思是经过九年的积累。其基本含义是指长时间的积累或储备,通常用于形容某种能力、知识或财富的积累,暗示其来之不易,具有一定的分量和价值。
“九年之蓄”出自《左传》,原文提到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所获得的成果。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文化传承等方面密切相关,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时间被视为积累智慧和经验的重要因素。成语“九年之蓄”强调了坚持和努力的价值,反映出传统文化对耐心和毅力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适用,鼓励人们通过持续的努力来实现目标。
“九年之蓄”给我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到努力与奋斗的过程。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时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曾经为一个项目工作了近两年,虽然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最终的成果让我感受到“九年之蓄”的深刻含义。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在某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那片辽阔的草原上,青年骑手经过九年的蓄积,终于在赛场上展现了他的绝技,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每一次的练*,每一次的摔倒,都是他成功路上的一部分。”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years of hard work”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并没有像“九年之蓄”这样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时间的象征意义。不同文化中对时间和努力的看法有很大差异。
通过对“九年之蓄”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努力和积累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最终必能收获成果。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深化了我对成功本质的理解。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吕氏春秋·孟春纪》:“九年之蓄,以备水旱之灾。”
《管子·轻重甲》:“九年之蓄,可以备非常之用。”
《汉书·食货志上》:“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九年之蓄,以待凶荒。”
朕闻国无~则国非其国,朕是以括天下之田以均其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