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2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37:43
成语“挠曲枉直”字面意思是用力去扭曲和弯曲本该正直的东西。基本含义是指对事物进行不正当的修改或干预,使其失去原有的正当性或真实性,通常用于形容某种不正当行为或者对真相的扭曲。
“挠曲枉直”出自《尚书·大禹谟》,该书是**古代重要的经典文献。原文提到“挠而曲,枉而直”,形象地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扭曲和改变。此成语用以警示人们要坚守正直,避免被外界的诱惑或压力所影响。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诚实或不公正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形容人物的内心挣扎或道德沦丧;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指责某些人或机构的不当行为;在演讲时,常作为警示或劝诫的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正直和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标准。“挠曲枉直”反映了对真理和正义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利益驱动使得此类行为更为普遍,但对正直的追求依然在许多人心中占据重要地位。
“挠曲枉直”带有一种警醒的情感,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正直,不要被外在环境的诱惑所左右。这种情感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尤为重要,使人反思自身的行为和选择。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为了升职而抹黑其他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挠曲枉直”的危害。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坚定了做一个正直人的信念。
在清晨的阳光下,树影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个人,心存善念,却被世俗的利益所诱惑。他挠曲枉直,最终失去了自我,成为他人手中的傀儡。唯有那些坚守本心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在英语中,有类似于“twist the truth”这样的表达,用于形容扭曲真相。这显示出不同文化中对真相和正直的重视与警惕。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内涵却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挠曲枉直”的学,我认识到坚持正直与诚信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让我更加关注表达的真实性和道德底线,促进了我对语言的思考与运用。
俗非唐虞之时,而世非许由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明史·刑法志》:“明法者,不挠曲枉直,以正人心。”
《宋史·刑法志》:“法官挠曲枉直,以徇私情。”
《晋书·王导传》:“导以法治国,不挠曲枉直。”
《后汉书·杨震传》:“震以法绳之,无所挠曲枉直。”
《汉书·刑法志》:“挠曲枉直,以从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