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1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41:51
“勤兵黩武”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勤”、“兵”、“黩”、“武”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勤奋地使用兵器,频繁地进行战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政权好战、频繁发动战争,或者形容对战争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
“勤兵黩武”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古代诸侯之间的战争频繁,强调了战争对国家的影响。这个成语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的看法,以及对好战行为的批评。
在不同语境下,“勤兵黩武”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战争往往被视为灾难,勤兵黩武的思想与和平、稳定的理念相悖。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和谐与合作,因而这一成语在当今的适用性更多地体现在对战争的反思与批评上。
“勤兵黩武”让我感受到一种紧迫感与焦虑,联想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破坏。在表达时,我通常会用这个成语来引发对和平的思考,警惕好战的倾向。
在一次班会上,我们讨论国际局势时,我提到了“勤兵黩武”,以此提醒同学们关注和平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参与到倡导和平的活动中。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合这个成语:
战火纷飞何惧怯,
勤兵黩武梦难圆。
唯愿和平长久在,
共筑家园乐万年。
在英语中,可以用“militaristic”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个词更侧重于形容一个国家的军事倾向,而不一定涉及频繁战争的概念。不同文化对战争的理解和态度也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勤兵黩武”作为一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古代战争的描述,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反思。通过学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语言学中,不仅要掌握词汇的语义,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与情感。这种理解丰富了我的表达,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注重用词的选择与意义。
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放弃了徒恃军威的‘勤兵黩武’,采取了招降弭乱的‘文德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