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2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02:13
“孳孳不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们不断地、毫不疲倦地努力工作或学*。具体来说,“孳孳”指的是不断地生长、滋生,形容勤奋、努力的状态;“不倦”则表示不感到疲倦,显示出持久的精力和毅力。因此,整个成语强调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
“孳孳不倦”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孳孳者,养之不倦。”其意在于强调一种持久的态度和努力的精神。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提倡自由、自然的生活方式,而“孳孳不倦”则反映出对事物的坚持与不懈追求,这与庄子的哲学思想相契合。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被视为美德,“孳孳不倦”恰好反映了这种价值观。无论是在古代的科举考试,还是现代的职场竞争,持之以恒的努力都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的背景下。
“孳孳不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它让我联想到许多努力奋斗的故事,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身边的朋友,他们的坚持和努力都让我深受感动。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时常会用“孳孳不倦”来激励自己,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记得有一次,我准备英语考试,虽然遇到很多难题,但我告诉自己要孳孳不倦地复,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孳孳不倦”:
晨光初照心无惧,
孳孳不倦向前行。
万水千山总不怕,
只因梦想在心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ireless dedication”或“unflagging effort”。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不知疲倦的努力和坚持,反映出各文化对勤奋精神的重视。
通过对“孳孳不倦”的学,我认识到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这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部分,也是生活中应对挑战的态度。这个成语在我的表达中增加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度,使我在沟通时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颍敏绝伦,双眸炯炯,日读书积寸,为文雄深雅健,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成祖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得失,孝孺必以礼义廉耻为言,成祖雅重之,凡大制作,多出其手,尝奉命纂《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孳孳不倦,以疾卒于官。”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论曰:‘范仲淹孳孳不倦,为国为民,其志可嘉。’”
《晋书·王导传》:“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每劝敦导以君臣上下之分,敦亦孳孳不倦。”
《后汉书·张衡传》:“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其辞曰:‘孳孳不倦,求索无厌。’”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专心致志,以应诸生,孳孳不倦。”
我所知道的木刻家中,有罗清桢君,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