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5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53:56
“求全之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为了追求完美而导致自我毁灭。其基本含义是指在追求事物的完美、全面时,反而可能导致事物的失败或损失。这一成语通常用来警示人们在处理事务时要适度,不应过于苛求完美,以免适得其反。
“求全之毁”出自《左传》。在这部古典文献中,描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历史和人物言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成语是在对某些的分析中逐渐形成的,表达了过度追求完美所带来的负面后果。
“求全之毁”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追求完美常常被视为一种美德。然而,现代社会对效率和实用性的重视使得“求全之毁”这一成语显得尤为重要。它提醒人们在追求质量和完美的同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不应因小失大。
“求全之毁”给人一种警示的感觉,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保持理智。它引发的联想包括:过度要求带来的压力、对完美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等,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次因为过于追求一个项目的完美,导致了进度的延误。经过反思,我意识到“求全之毁”的道理,今后在工作中会更加注重效率,适度追求完美。
在一首诗中可以写道:
求全之毁心如焚,
细节之处失君恩。
放下执念迎朝阳,
方能笑对世间情。
在英语中,“perfectionism”一词可以与“求全之毁”相对照,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成语,但在心理学上探讨的完美主义与此成语的含义相近。许多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警示,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注意适度。
通过对“求全之毁”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追求完美的复杂性和风险。在语言学和实际表达中,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表达的方式,帮助我在生活中更好地把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曰:‘吾欲求全之毁,恐天下笑我。’”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欲求全之毁,恐天下笑我。’”
《汉书·王莽传上》:“莽上书求全之毁,上不许。”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笑曰:‘夫士之处世也,求全之毁,不如无求。’”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求全之毁,不如无求。”
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