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30:06
“囊中羞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口袋里羞怯,缺乏金钱”。其中“囊”指的是口袋或袋子,“中”表示里面,“羞涩”则描述了一种因缺乏而感到羞愧或不安的状态。整体上,它用来形容一个人经济拮据,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某种需求或欲望的情形。
“囊中羞涩”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对经济困窘的描绘,尽管没有明确的文学出处,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重视。在古代,尤其是文人雅士常常以金钱来衡量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因此“囊中羞涩”可以看作是对这种经济压力的直接反应。
“囊中羞涩”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囊中羞涩”常常让人联想到经济压力、生活负担等问题。它不仅适用于个人的经济状况,也可以用来描述家庭、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金钱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但“囊中羞涩”这一成语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囊中羞涩”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无奈和沮丧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经济压力带来的焦虑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快速消费的环境中,许多人都可能面临这种困境。这个成语也可能引发对财富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想买一本很喜欢的书,但由于其他开销较大,手头的钱并不宽裕,最终只能放弃购买,真是感到“囊中羞涩”。这种经历让我更加重视财务规划,也理解了生活中应对经济压力的必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角色的心态: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李明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心中满是向往。然而,当他看到那家新开的咖啡店时,囊中羞涩的他只能无奈地转身离去,心中暗自发誓要努力工作,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英语中,“financially strapped”或“tight on money”可以作为与“囊中羞涩”相对应的表达。这些短语同样传达了经济紧张的意思,反映出在不同文化中对经济状况的普遍关注。
通过对“囊中羞涩”这一个成语的学习,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对经济状况的描述,更是对个体在社会中的一种普遍情感的体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像“囊中羞涩”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使我们能够更精准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到了最南方的大都市,已是疲惫不堪,囊中羞涩,尝到了孤独的滋味。
《儒林外史》第二回:“囊中羞涩,不敢与人争竞。”
《聊斋志异·聂小倩》:“囊中羞涩,不能自给。”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囊中羞涩,不敢高声。”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三:“囊中羞涩,不能自给。”
《世说新语·任诞》:“囊中羞涩,无以自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