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4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17:41
“精明强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聪明机智且能干”。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或处理事务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能力。这样的形象往往与高效、果断、能力强等特征相关联。
“精明强干”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是其组成部分“精明”和“强干”在古代文学中多次出现。古人常以“精明”形容聪慧、明察事理,以“强干”形容能力强、能干。因此,成语的形成可以理解为对聪明才智和实际能力结合的赞美。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职场中的优秀人才、领导者、创业者等。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描绘人物特征;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表扬他人的能力;在演讲中,则可以用来强调某人或某团队的出色表现。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职场中,“精明强干”的人往往被视为领导者的标准,具有竞争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精明强干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能力的体现,也包括团队的协作与创新能力。
“精明强干”一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联想到能力、智慧和成功。在表达时,可以传达出一种对优秀人才的钦佩与赞美。
在我个人的职场经历中,曾遇到一位精明强干的同事,她总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能力不仅让团队受益,也激励了我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兼程不畏难,精明强干志如山。
一心向前无所惧,成功之路自坦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harp and capable”或“smart and effici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在职场文化中都强调聪明和能力的结合,反映出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精明强干”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现代社会中优秀人才的追求。理解这个成语在语言学习中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能力的认可和赞赏,同时也激励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清朝时期,捻军起义,百姓因不堪忍受清政府的重压和盘剥,纷纷响应,清政府调集僧格林沁、袁甲三、毛昶熙等率军镇压。毛昶熙认为捻军起义是官逼民反,官员只顾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应该选拔一些精明强干、爱民如子的官员
承辉这个人,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