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3:45
成语“偃革为轩”字面意思是“把革(皮革)收起,变成一个车厢”。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停止战争,归于和平,象征着安定与宁静的状态。
“偃革为轩”出自《左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的战争不断,晋景公曾说过“偃革为轩”,意为停止战斗,重新回到和平的生活状态。这一典故反映了古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反思。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战争结束后的和平状态或恢复正常生活的场景。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于描绘历史**的转折点,如战争后的重建。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集体从冲突中回归和谐的过程。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和平与安定是极为重要的价值观。成语“偃革为轩”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这种文化背景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国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讨论中。
这个成语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痛苦的反思。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经历战争的人们,尤其是他们在战争结束后,努力重建生活的坚韧与勇气。
在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场因为意见不合而引发的争吵,后来在一次友好的聚会上,大家彼此倾诉,彼此理解,最终偃革为轩,关系得以修复。这让我体会到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
在春天的阳光下,田野一片宁静,农夫们偃革为轩,放下了手中的工具,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丰收的喜悦,笑声在风中飘荡,仿佛在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偃革为轩”的表达可以是“lay down arms”,表示放下武器,停止敌对行为。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传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通过对“偃革为轩”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历史的遗留,更是现代社会中对和平与和谐的呼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革者,革车也;轩者,赤黻乘轩也。偃武备而治礼乐也。
《文选·张衡〈西京赋〉》:“偃革为轩,以示不攻。”
《后汉书·袁绍传》:“偃革为轩,以示不斗。”
《汉书·王莽传上》:“偃革为轩,以示不战。”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偃革为轩,以示不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偃革为轩,以示不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