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6:24
“搽脂抹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脂膏和粉饰品来涂抹在脸上,形容女性以此来打扮自己。引申义则用来形容修饰、掩盖某种缺陷或不真实的外表,通常带有贬义,暗指表面的装饰掩盖了真实的情况。
“搽脂抹粉”出自古代对女性化妆的描绘。早在《左传》中就有类似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女性美的关注与追求。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宫廷文化、名媛风气密切相关,体现了对外在美的重视。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搽脂抹粉”来形容那些追求表面美而忽视内在修养的人。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来批评某些人过于注重外表而未能做到内外兼修。在演讲或文章中,可以用来引申到对社会现象的批评,例如对一些商业行为的表面华丽而缺乏实质内容的讽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美丽常常被赋予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搽脂抹粉”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外表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对内在修养和个性表达的重视逐渐上升,使得该成语的含义更加复杂,不仅仅局限于美的表象,也涉及到对真实和诚实的追求。
“搽脂抹粉”常常带有批判的意味,让人联想到虚伪与表面化的现象,可能会引起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追求真实,重视内在修养而不仅仅是外在形象。
在我身边,有朋友总是过于注重外表,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在化妆上。在一次聊天中,我提到“搽脂抹粉”,并劝她多关注内在的提升,结果她开始尝试参加一些兴趣班,发现更丰富的自己。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搽脂抹粉”:
月光下的她,涂抹繁华如梦,
搽脂抹粉掩真情,微笑背后是叹息。
浮华世界难自省,愿寻内心的清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tting on a facade”或“lip service”,同样指的是表面上的装饰或虚情假意。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了对表象与真实之间矛盾的关注。
通过对“搽脂抹粉”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的承载体。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中要追求真实,关注内在的提升,这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每日起来,搽脂抹粉,那脸上的烟色,还可遮得过去。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花魁搽脂抹粉,打扮得妖娆。”
《聊斋志异·聂小倩》:“小倩搽脂抹粉,打扮得妖娆。”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那妇人搽脂抹粉,打扮得十分妖娆。”
《金瓶梅》第二十回:“那妇人搽脂抹粉,打扮得妖娆。”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笑道:‘你这搽脂抹粉的,倒也好看。’”
是一些参观的人,还有一些~的太太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