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5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4:23
“施朱傅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朱砂涂抹、用粉彩装饰。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人或事物进行装饰或美化,通常带有表面化、肤浅的意味,意指表面的修饰掩盖了内在的真实情况。
“施朱傅粉”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王允传》中,该文描述了王允为达到个人目的而对董卓进行外表的美化和包装,以掩盖其真实的残暴与贪婪。成语因此引申为对事物表面进行华丽的装饰,而忽视了其本质或内在的缺陷。
该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某些人或事物的外表美化,尤其是在政治、商业或社会活动中。例如,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说:“这个广告只是施朱傅粉,实际上产品质量并不高。”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以描绘人物性格的虚伪,或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施朱傅粉”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对表面与内在关系的重视,人们普遍认为内在的价值比外在的修饰更为重要。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表面美化的现象愈加明显,成语的使用也常常引发对这种现象的反思。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许多在生活中遇到的表面光鲜的事物,它们往往掩盖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反思让我更加关注事物的本质,也提醒我在生活中保持真实和诚恳。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朋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些华丽的照片,然而现实中的他却面临许多困难。我告诉他:“不要施朱傅粉,真实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这让我意识到,真实的表达才是与人交流的基础。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尝试使用“施朱傅粉”:
在这城市的灯火阑珊处,
多少人施朱傅粉,掩藏了疲惫的脸庞。
那笑声仿佛悦耳,
却是空洞的回响,漫过心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ll show and no substance”,意指外表华丽但内容空洞。这种表述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出对表面与内在关系的相似关注。
“施朱傅粉”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表面装饰的批评,更是对内在真实的呼唤。在语言学*中,它提醒我关注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这种思考方式在沟通和理解中都显得尤为重要。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施朱傅粉,打扮得花枝招展。”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花魁娘子,施朱傅粉,打扮得十分齐整。”
《聊斋志异·阿绣》:“女施朱傅粉,娇艳异常。”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那妇人施朱傅粉,打扮得十分妖娆。”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忙施朱傅粉,整顿衣裳,出来迎接。”
其尼~,冶容艳佚,如介人之妇,其内服殷红,下饰亦红,二尼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