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6:10
“携家带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带着家人和口粮”。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带着家人一起外出或迁移,通常用于描述家庭成员一起行动的情境。
“携家带口”的来源较为广泛,主要用来形容家庭的整体出行或迁移。这个成语的构成中,“携”意为携带,“家”指家庭,“口”则泛指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孩和老人。虽然具体的历史出处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家庭观念的重要性,强调家庭的团结和相互依赖。
“携家带口”可以广泛用于各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强调家庭团结和共同生活的重要性。“携家带口”这一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体现了对家庭成员关爱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但家庭的陪伴与支持依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情感纽带。
“携家带口”常常激起人们对家庭温暖、团结的美好联想。它让我想到家庭聚会、旅行时的欢声笑语,带来一种温馨和亲切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多次携家带口去旅行,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支持。在一次长途旅行中,全家人一起讨论行程、分享快乐,那种团结的感觉令我倍感幸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携家带口踏青行,
春风拂面笑声盈。
桃花依旧映山色,
共赏花间乐无穷。
这首小诗表达了家庭出游的愉快与自然的和谐美。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表达。例如,英语中可以用“family outing”来形容家庭出游的情景。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反映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活动的重要性。
通过对“携家带口”的学*,我认识到家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通过成语传递情感和文化价值。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重视家庭的陪伴和支持。
《资治通鉴·唐纪》:“携家带口,流离失所。”
《后汉书·袁绍传》:“携家带口,逃亡于野。”
《汉书·王莽传》:“携家带口,避难于外。”
《史记·项羽本纪》:“携家带口,奔走于四方。”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携其妻子,以逃于陈。”
这次外出不准~,只能单身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