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1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18:52
成语“模模糊糊”由两个相同的词根“模糊”构成,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不清晰、模糊不清。基本含义是指某种状态或情况不明确,令人难以辨认或理解。
“模模糊糊”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来源,其构成的“模糊”一词源于汉语,表示不明确、不清晰的状态。成语的使用逐渐演变,成为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的形容词,常用于描述事物的状态或情况。
“模模糊糊”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迅速,许多事情常常呈现出模糊状态,尤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因此,"模模糊糊"这一成语常被用来描述复杂、不明确的情况,反映了人们对清晰明了信息的追求。
“模模糊糊”常使人联想到困惑与不安,表现出一种对真相的渴望和对不确定性的无奈。这种模糊感在个人生活中可能引发焦虑,促使人们寻求更明确的答案和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曾经因对某个项目的目标模模糊糊而导致团队的工作效率低下,后来经过明确分工和目标设定,情况才有所改善。这让我意识到清晰度在沟通与合作中的重要性。
在某个梦中,世界模模糊糊,仿佛是在云雾中漂浮,所有的事物都未能清晰可见,只有那隐约的光影在指引我的方向。
在英语中,表达模糊状态的短语如“hazy”或“vague”与“模模糊糊”意义相近,均用于形容不清晰的情况。然而,不同文化中对模糊的接受程度和解释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模模糊糊”的学习,我意识到在交流中表达清晰的重要性,模糊的表述往往会导致误解和混乱。这一成语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醒我保持明确性,以便更好地传达我的思想和观点。
雪雁出来一看,模模糊糊认得是薛姨妈那边的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我听了,模模糊糊的,也不知是何缘故。”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老残听了,模模糊糊的,也不知是何缘故。”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模模糊糊的,也不知是何缘故。”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杜慎卿听了,模模糊糊的,也不知是何缘故。”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模模糊糊的,也不知是何缘故。”
我对老家的印象一直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