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1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18:43
“槌骨沥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槌子敲打骨头,榨出骨髓。这个成语比喻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本质和精华。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执着的、透彻的研究或分析。
“槌骨沥髓”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槌骨沥髓,何能长生?”其中的“槌骨”指用槌子敲击骨头,“沥髓”则是指从骨中榨出髓。这句话反映了对生命本质的探讨,强调对事物的深入理解。
该成语通常用于学术讨论、研究分析、文学创作等场合。它可以形容对某个领域的深入研究,或者对某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他们对某个主题的深刻理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深入理解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被视为一种智慧和修养,这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呼应。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学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槌骨沥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强调了对知识的严谨态度和深刻理解。
“槌骨沥髓”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深刻、严谨和执着。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仅要关注表面现象,还要努力探寻本质,展现出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多次遇到需要深入分析的情况。例如,在写论文时,我会使用“槌骨沥髓”的思路,确保将研究主题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这种态度帮助我获得了更好的研究结果和深刻的见解。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槌骨沥髓”:
月光洒落窗前影,槌骨沥髓探真情。
层层叠叠思绪起,愿将深意诉心声。
这首小诗利用了成语的意象,表达了对深刻情感的探索。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于“槌骨沥髓”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的“dig deep”或“get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同样强调深入分析和理解的过程。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视。
通过对“槌骨沥髓”的学,我认识到深入理解事物的重要性。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帮助我更加精准地表达观点,也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激励我追求更高的知识深度。这一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贿,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