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3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17:16
成语“留中不下”的字面意思是指“停留在心中而无法表达出来”。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有话想说,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说出,通常带有一种压抑和难以启齿的感觉。
“留中不下”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著名文学出处,但它可以被看作是对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一种普遍描绘。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视,往往在诗词中表达出对内心情感的压抑和无法言说的苦楚。
“留中不下”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文化中,情感和表达常常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留中不下”反映了一种内心挣扎的细腻情感。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适用,很多人在面对情感、工作压力或人际关系时,常常会感到难以表达。
“留中不下”让我联想到许多内心深处的秘密和未说出口的情感,它带有一种无奈与压抑的情绪。这种情感反映了人类在沟通上的障碍,也让我思考在表达时是否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在我的生活中,有时候会因为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感到“留中不下”。比如,在面对朋友的困扰时,我常常想要给予建议,但又担心伤害他们的感情,最终选择沉默。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留中不下”:
夜深人静心如潮,
话语难禁留中不下。
月明点滴思念长,
谁能知我心中苦?
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一种内心难言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ttled up feelings”,即“压抑的情感”,它同样传达了情感无法表达的困境。不同文化中对情感表达的重视程度各异,但这种内心的挣扎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留中不下”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沟通障碍。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感受。
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明史·选举志》:“奏疏留中不下,士论哗然。”
《宋史·职官志》:“凡奏事,必先上表,然后留中不下。”
《资治通鉴·唐纪》:“上以奏疏留中不下,群臣莫知其故。”
《后汉书·宦者传》:“帝以书示左右,左右皆曰:‘此书不可下,留中可也。’帝乃留中不下。”
《汉书·艺文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以留中不下,以观其变。”
既有言及辅臣之章,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