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3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11:29
成语“以匡不逮”的字面意思是“用以补救不足之处”。其中,“以”表示方法或手段;“匡”意为纠正、补救;“不逮”指的是不足、未达到的状态。整体而言,该成语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措施来弥补缺陷或不足。
“以匡不逮”出自《论语·卫灵公》。在这部经典的儒家著作中,孔子提到领导者要运用各种方法来纠正和弥补国家的不足。这一成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仁政和治理的重视。
该成语常用于政治、管理和教育等领域,强调采取有效措施来修正不足。例如,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可以说:“我们应该以匡不逮,提升团队的合作效率。”此外,它也可以用于日常对话中,表达对某种情况的改善期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儒家强调德治和领导者的责任,成语“以匡不逮”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企业管理和个人成长中,强调及时纠正错误的重要性。
“以匡不逮”给人的感觉是积极、主动的。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思考如何面对不足,而不是消极接受现状。它鼓励问题导向的思维,激励人们寻求解决方案。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因为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意识到问题后,我决定“以匡不逮”,调整学策略,最终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及时纠正不足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以匡不逮”:
雨洗尘埃新气象,
风送清音入梦乡。
学海无涯需勇进,
以匡不逮展宏图。
这首诗表达了在面对困难时,运用方法来弥补不足的决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remedy a deficiency”或“to make up for shortcomings”。这些表达同样强调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但其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常常强调个人责任,而**文化则更注重集体和谐。
通过对“以匡不逮”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不足时采取措施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在思维方式上让我更加积极主动。它在我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将始终是一个有力的指导原则。
幸托椒房,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
《宋史·岳飞传》:“飞上书言:‘臣飞愚直,不足以当大任,愿陛下察其诚,以匡不逮。’”
《后汉书·班彪传》:“彪上言:‘臣闻王者之兴,必有所由,故愿陛下览观得失,以匡不逮。’”
《汉书·王莽传上》:“莽上书言:‘臣莽愚戆,不足以奉大对,愿陛下幸赦不肖,以匡不逮。’”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闻之,君子之至于斯也,未尝不得见也。’于是辞行,以匡不逮。”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不失选,官不易方,以匡不逮。”
上国是箕子开基,文明礼乐,自汉唐以来,世多硕辅。这几人都是昔日盟友,相助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