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3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9:40:36
“词不逮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言语跟不上心意”。它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不足,无法准确或充分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基本含义是表达与心意不相符,或说话时无法恰如其分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词不逮意”源于古代文人的创作和交流,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的窘境或心理状态。具体的历史典故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文人的修辞追求密不可分,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言语表达不足的情境,反映出人们对于语言与思想之间关系的思考。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词不逮意”反映了**文化中对语言艺术的重视。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往往追求辞藻的华美与表现力,而“词不逮意”则显示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在现代社会,随着交流方式的多样化,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语境中。
对于我而言,“词不逮意”往往带来一种无奈和挫败感,特别是在我试图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时。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更加重视语言的学*与使用,并希望在适当的场合中能够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时,面对复杂的问题,我的思路一度混乱,最终导致了“词不逮意”的局面。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在准备发言时,充分的练*和思考是多么重要。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词不逮意”融入其中:
月下独坐思千卷,
心中情愫难言传。
欲诉柔情词不逮,
唯有星光伴我眠。
通过这种方式,成语不仅表达了情感,也增添了诗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ost for words”,表示因震惊或感动而无言以对。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对表达与心意之间差距的共鸣,反映了人类在沟通中的普遍挑战。
通过对“词不逮意”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一成语提醒我在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不仅要注重词汇的积累,更要思考如何将内心的想法准确地传达给他人。这对于提高我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