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3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9:43:47
成语“诛求无已”由四个字组成,其中“诛”意为惩罚或消灭;“求”意为追求或请求;“无已”意为没有尽头或停止。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对某种要求或追求的惩罚没有止境,暗示着一种对不合理要求的压制和对无尽追求的反感。基本含义为对过分要求或贪婪行为的指责,强调了追求的无止境与不合理性。
“诛求无已”出自《汉书·王莽传》。王莽是西汉末年的权臣,他的过度要求和苛刻政策引起了百姓的愤怒。“诛求无已”在文中是用来形容王莽的统治下,朝廷对百姓的压迫和无尽的剥削,表达了对权力滥用和贪婪行为的控诉。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政治、经济或社会环境中的不合理要求。例如在批评政府政策时,可以说“这项政策的实施毫无节制,简直是诛求无已。”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用此成语描绘一个角色的贪婪本性,或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过度追求物质和权力常常被视为负面行为。成语“诛求无已”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节制和中庸的推崇。现代社会中,该成语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警示人们对不合理要求的警惕和反思。
“诛求无已”带给我一种压迫感和无奈的情绪,仿佛在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超出常规的要求和贪婪行为。它让我联想到社会中那些不断攀比、追求名利的人们,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社会问题。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过度的学业压力,那时候我的老师对成绩的要求几乎是“诛求无已”,让我感到窒息。后来我明白了,适度的追求和自我调节才是长久之计。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写到一个年轻的商人,他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陷入了“诛求无已”的怪圈,最终选择放弃无尽的追求,回归家庭与朋友的陪伴,找到真正的幸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never satisfied”或“insatiable”,这些短语也传达了对无止境需求的不满。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贪婪和无止境追求的反思在不同文化中都是共通的。
通过对“诛求无已”的学,我认识到合理的目标和适度的追求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该成语在我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保持理智,不被无止境的需求所驱使。它不仅是对古代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代社会现象的警示。
经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