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3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48:18
“游戏人世”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世间玩乐”,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强调对生活的轻松、随意和享受,而非认真负责的态度。其基本含义是对人生的玩世不恭,追求快乐而忽视责任和义务。
“游戏人世”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梦天》。原句为:“我言,游戏人世,岂知古今。”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琐事的不屑一顾。李贺的诗作常带有浓厚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游戏人世”常用来描绘那些追求享乐、放纵自我的角色,如古代文人、隐士等。在日常对话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生活态度的随意,或是对某些事情的不在意。在演讲中,也可以用作引导听众思考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观的对比。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的文人多以“游戏人世”的态度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强调个人的情感与思想自由。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逐渐倾向于追求效率与成就,游戏人世的态度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作不负责任或逃避现实的表现。这个成语在当代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思考。
“游戏人世”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复杂的,既有对轻松、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责任和义务的逃避感。这种情感的矛盾使得人们在追求快乐的同时,常常会感到内心的空虚和焦虑。
在我的学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同学,他总是以“游戏人世”的态度面对学业,虽然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乐观的生活方式让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新的反思。我开始思考,是否在忙碌的学中也能找到一些乐趣与轻松的时刻。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游戏人世”:
月下独酌无相知,
星辰灿烂夜空时。
游戏人世随风舞,
笑看繁华如梦痴。
这首小诗通过游戏人世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随性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在英语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比如“Carpe Diem”(及时行乐),强调把握当下、享受生活的态度。尽管两者有相似之处,但“游戏人世”更多地强调一种对世俗的漠视,而“Carpe Diem”则更注重在有限时间内追求积极的体验。
通过对“游戏人世”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生活态度的描述,它还引发了我们对责任、享乐与人生意义的思考。在我日后的学*与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的丰富内涵将帮助我更好地把握生活的平衡,既能享受当下,也不忘前行的方向。
《宋史·隐逸传·林逋》:“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尝自为墓于其庐侧。临终为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之句。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新唐书·隐逸传·王绩》:“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性简放,不喜拜揖。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间,仿古作《六经传》,又为《中说》以拟《论语》。不为诸儒称道,故书不显,惟《中说》独传。通知绩诞纵,不婴以家事,乡族庆吊冠婚,不与也。与李播、吕才善。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或经过酒肆,动经数日,往往题壁作诗,多为好事者讽咏。贞观初,以疾罢。又追赴诏,除有司,以足疾不任拜起,不果赴。自知之明,皆此类也。绩尝云:‘恨不逢刘伶,与闭户轰饮。’其兄静问曰:‘此岂有托而逃邪?’对曰:‘吾托于酒者,岂得已哉!’后遇李淳风,谓曰:‘君之《易》,何如?’对曰:‘某之于《易》,犹沟浍之比于江海耳。然则君之于《易》,亦若是乎?’淳风曰:‘然。’绩笑曰:‘吾仰成而已。’其傲世如此。”
《旧唐书·隐逸传·王绩》:“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性简放,不喜拜揖。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间,仿古作《六经传》,又为《中说》以拟《论语》。不为诸儒称道,故书不显,惟《中说》独传。通知绩诞纵,不婴以家事,乡族庆吊冠婚,不与也。与李播、吕才善。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或经过酒肆,动经数日,往往题壁作诗,多为好事者讽咏。贞观初,以疾罢。又追赴诏,除有司,以足疾不任拜起,不果赴。自知之明,皆此类也。绩尝云:‘恨不逢刘伶,与闭户轰饮。’其兄静问曰:‘此岂有托而逃邪?’对曰:‘吾托于酒者,岂得已哉!’后遇李淳风,谓曰:‘君之《易》,何如?’对曰:‘某之于《易》,犹沟浍之比于江海耳。然则君之于《易》,亦若是乎?’淳风曰:‘然。’绩笑曰:‘吾仰成而已。’其傲世如此。”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弘景为人,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言无烦舛,有亦随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及发,公卿祖之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人间书札,即以隐居代名。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身既轻捷,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且永明中求禄,得辄差舛;若不尔,岂得为今日之事。岂唯身有仙相,亦缘势使之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时有桑门,衍与之游处,游戏人世,不以家事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