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0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04:10
成语“没羽之虎”字面意思是“没有羽毛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强大的存在或力量无法发挥其优势或特长。常用来形容有能力却无法施展的人或事物。
“没羽之虎”出自《左传》,原文为“羽之虎”,意指本身是强大的,但“没羽”则表示失去了某种特征或能力。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这种动物的威严与力量的认知,同时也揭示了失去特征后强者的无奈与困境。
该成语适用于各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象征着威严和强大。成语“没羽之虎”反映了对潜力与实际表现之间矛盾的普遍认知。现代社会中,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许多人可能面临这样的困境,因此这个成语在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没羽之虎”带给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感,联想到那些有能力但被环境束缚的人。它引发对潜力未被发掘的思考,提醒我们珍惜和支持那些有潜力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能力出众,但由于公司内部的政策限制,他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常常让我想到“没羽之虎”这个成语。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这个成语:
猛虎卧于林深处,
曾经威风凛凛今无助。
满目苍凉心已碎,
难得云天与我住。
没羽之虎逐梦去,
只愿风云再起舞。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例如,英语中有“a tiger without teeth”,都表达了强大但无力的感觉。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所传达的意境相似。
通过对“没羽之虎”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潜力与机会之间的关系。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关注他人的潜力与发展。我意识到,支持和鼓励他人是帮助他们发挥潜力的重要途径。
楚能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曰:‘吾乃没羽之虎,岂惧曹操哉!’”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吾乃没羽之虎,岂畏匈奴哉!’”
《汉书·王莽传下》:“莽乃自谓:‘吾乃没羽之虎,天下莫能当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将伐郑,郑人请成,晋侯弗许。郑人曰:‘君若弗许,郑将有没羽之虎,不可当也。’”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上马,驰入汉军,汉军皆披靡,莫敢当者。项王乃大呼曰:‘吾乃没羽之虎也!’”
~行林间,萚龙失职因藏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