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想当然耳

时间: 2025-04-24 05:31:31

想当然耳

基础信息

  • 成语想当然耳
  • 繁体想當然耳
  • 拼音 xiǎng dāng rán ěr
  •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凭主观推断"

【想当然耳】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37:48

基本定义

“想当然耳”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想当然地认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事物的理解或判断基于自我推测,而非基于事实或实际情况。常常带有一种轻视或不屑的语气,表示某人没有认真考虑,而是随便下结论。

成语来源

“想当然耳”出自《论语·为政》。在这段文字中,孔子提到了一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强调要基于实际情况而非主观臆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观念逐渐演变为成语,成为对轻率判断的一种警示。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日常对话中常用于指责他人没有深入思考就做出判断。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揭示人物的思维局限和社会的某些现象。在演讲中,使用“想当然耳”可以强调对某种观点的不满或对事实的呼吁,提醒听众要独立思考。

示例句子

  1. “你不能想当然耳,认为所有人都赞同你的看法。”
  2. “在这个问题上,他的态度真是想当然耳,完全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可能性。”
  3. “不要想当然耳地认为这项政策会有效,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不切实际”:指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想法或行为。
  • “妄下判断”:随意作出判断,缺乏依据。

反义成语

  • “深思熟虑”:经过仔细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 “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强调客观。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很多人容易“想当然耳”。社交媒体上,很多观点都是在没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导致了误解和偏见的加深。因此,理解并警惕“想当然耳”的思维方式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倡导理性思考和客观分析显得更加必要。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常常会让我感到失望或无奈。当看到他人以“想当然耳”的态度对待某些问题时,会让我想起自己在交流中也需要更加谨慎,避免轻率地做出判断。

个人应用

在一次团队讨论中,我的同事对项目的进展发表了“想当然耳”的评论,认为我们的策略一定会失败,但实际上并没有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我在会议中提到,我们应该基于数据和事实来评估项目进展,而不是仅凭主观印象来得出结论。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月明如镜照千川,
人心似水难自怜。
想当然耳轻言语,
真知灼见需深研。

这首诗反映了在面对事物时,需远离轻率的判断,追求更深层的理解。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想当然耳”的表达是“to take something for granted”,它同样指代对某事物的轻率假设或评判。在法语中,“prendre pour acquis”也有类似的含义。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了对轻率判断的警惕。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想当然耳”的分析,我更加意识到在交流和思考中,需要避免轻率的判断。这个成语提醒我重视事实与逻辑,鼓励我在表达观点时更加谨慎和周全。在语言学习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也能提升我的思维深度。

【想当然耳】的来源

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想当然耳】的引证

《明史·文苑传》:“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濂也尽焚旧所作文,益闭门苦学。久之,文名益盛。元至正中,用大臣荐,除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授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太子者凡五岁,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治体者,直辞以谏,未尝苟悦也。而濂自禁林出为郡县,复由郡县入为翰林,凡三迁,皆以文学受知,一时高文典册,多出其手。卒于官,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想当然耳。”

《宋史·文苑传》:“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想当然耳。”

《南史·文学传》:“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天监中,勰为步兵校尉,兼舍人。时七庙飨荐,已用蔬果,而二郊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诏付尚书议,依勰所陈。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想当然耳。”

《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之‘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一?’遂相与为友。想当然耳。”

《后汉书·孔融传》:“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想当然耳】的故事

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尚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运用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

【想当然耳】的例句

汪先生也摸着胡子,反复援引苏东坡的名言道:“‘~’,‘~’哦!”

相关问答

想当然耳的意思是什么

想当然耳的典故

以今度之 想当然耳

以今度古想当然耳

想当然耳苏东坡

想当然耳苏轼什么意思

想当然耳的耳

想当然耳是成语吗

想当然尔

想当然歌词

推荐查询

  • 想当然耳的意思是什么
  • 想当然耳的典故
  • 以今度之 想当然耳
  • 以今度古想当然耳
  • 想当然耳苏东坡
  • 想当然耳苏轼什么意思
  • 想当然耳的耳
  • 想当然耳是成语吗
  • 想当然尔
  • 想当然歌词

相关查询

抛盔弃甲 抛珠滚玉 抛戈弃甲 抛戈卸甲 抛妻弃孩 抛妻弃子 抛头露面 抛头露脸 抛声衒俏 抛声炫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评的成语 菜果之物 卤莽灭裂 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龙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盲风晦雨 悔恨交加 贪迷 齒字旁的字 霜瓦 仙禁 邑字旁的字 尊古贱今 飞毛腿 枯林 肉字旁的字 合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