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3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9:52
“堂堂之阵”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整齐、宏伟的阵列”。它通常用来形容气势壮观、排列整齐的队伍或阵容。基本含义上,它强调了场面的壮观和整齐,以及其所带来的威严感和震撼力。
“堂堂之阵”出自古代军事和政治背景,最常用来形容军队的阵形或盛大的场面。虽然具体的历史典故不详,但可以推测它与古代的军队阵型有关,反映了古人对于阵列整齐、气势磅礴的重视。
在不同的语境中,“堂堂之阵”可以用来形容: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军队的整齐是对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反映了士兵的训练和纪律性。因此,“堂堂之阵”不仅有军事意义,也象征着一种组织性和力量。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绘任何具有组织性和力量感的场合,如团队协作、集体活动等。
“堂堂之阵”给人一种坚固、整齐和气势的感觉,常常联想到团结与力量。它可以引发对历史战役、团队合作等场景的思考,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组织能力。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学校的会,所有员在开幕式上以“堂堂之阵”入场,整齐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让我深受感染,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荣誉感。
在一场关于团队合作的演讲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我们在这个项目中展现出堂堂之阵的气势,每一个成员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最终实现了我们的目标。”
在英语中,可以用“imposing formation”或“grand assembl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队伍的整齐和气势,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堂堂之阵”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场面的成语,更是对集体力量、组织性和气势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表达,让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州郡辟召,皆不就。”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太祖少好兵法,有智计。”
《后汉书·皇甫规传》:“规以兵法教授,门徒三百余人。”李贤注:“兵法,谓孙子、吴起之书。”
《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颜师古注:“兵家,谓治兵法者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穰苴既辞,遂以兵法部勒诸侯之师。”司马贞索隐:“部勒,谓以兵法部勒之。”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师出以律,失律,凶。”杜预注:“律,法也。”孔颖达疏:“师出以律,谓行师之道,必以法令为律。”
尔乃小辈之言,我用~,正正之旗,岂有用暗器伤你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