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4:25
“死而不僵”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死了但没有僵硬”,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处于困境或危机之中,但仍旧保持一定的生机与活力。引申义则可以表示某种事物虽然面临失败或困境,但仍然没有完全崩溃,依然有希望或潜力。
“死而不僵”的成语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相关表述,反映了对生命力和生存状态的思考。这一成语可能与古代对于生死、生命力的哲学探讨有关,强调在困境中顽强求生的精神。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死而不僵”体现了对生命力的尊重与坚持的精神。它强调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态度,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许多艰难时期依然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学等领域,强调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死而不僵”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坚韧与希望。它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勇敢面对挑战。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尽管环境严峻,但只要心中怀有希望,就能找到出路。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面临学业上的重大挑战,成绩不理想,心情十分低落。但我不断告诉自己“死而不僵”,最终通过努力复*,逐渐改善了我的成绩。这种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坚持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她的事业似乎已经到了尽头,然而在这片黑暗中,她仿佛听到了心中的声音:‘死而不僵,永远不要放弃。’于是,她重新振作,开始了新的征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keep fighting against the odds”,强调在逆境中坚持的精神。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坚持与希望的重视是相似的。
通过对“死而不僵”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希望与勇气。这个成语使我更加理解到,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敬业虽死,其党不僵。”
《后汉书·袁绍传》:“绍虽死,其众不僵。”
《汉书·王莽传下》:“莽虽死,其志不僵。”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虽死,其气未尝僵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死而不僵,其神明也。”
贾雨村在村野酒店喝酒,遇到都中做贸易的冷子兴,两人是老相识,而且很投合。两人在酒桌上谈论京城贾家荣国府与宁国府的事说:“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