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5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21:49
“刻画唐突”这个成语由“刻画”和“唐突”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在刻画事物时显得生硬和突兀,常用来形容在描述或表现某个事物时缺乏细腻和连贯,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基本含义是指某种表达或表现方式过于生硬,缺乏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
“刻画唐突”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两个词汇在汉语中都有悠久的历史。“刻画”原指用刀刻画物体,后来引申为对事物的描绘;“唐突”则是形容行为或语言的唐突、不妥,二者结合起来强调了表达的生硬和不自然。
该成语适用于文学作品的评论、艺术作品的分析、演讲中的表述等场合,尤其是在讨论某一作品时,若其表现缺乏细腻之感,可以用“刻画唐突”来形容。此外,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评价他人的表达方式或艺术创作。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刻画唐突”这一成语可用于对各种形式的艺术(如绘画、文学、影视等)进行评价。在文化交流中,细腻的表达往往更能引起共鸣,因此“刻画唐突”可以看作是对艺术创作的一种警示,促使创作者在表达时更加注重细节和情感的传达。
“刻画唐突”让我联想到一些在表达时显得笨拙的场景,这种生硬的表达往往让人感到不适和疏离。在交流中,我们更希望的是流畅和自然的沟通,而非生硬的言辞。
在我写作时,有时会因为表达急于传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语言的细腻性。这让我意识到在写作中需要更加注意语言的运用,避免让自己的表达显得“刻画唐突”。
在一首关于孤独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月下独行影自斜, 情思如水难刻画。 字句虽多终唐突, 唯愿此心共谁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lumsy expression”或“awkward portrayal”,这两者同样强调了表达的生硬和不自然。不同文化中对细腻与生硬的表达也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但普遍都重视情感的真实传达。
通过对“刻画唐突”成语的学习,我意识到细腻的表达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语言的使用,也涉及到情感的传递。在学习和表达中,时刻保持对细节的关注,可以使我们的沟通更加有效和富有感染力。
虽不免~,然亦具见其有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