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2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14:36
“先天不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出生或形成时就存在不足之处。其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事物或个体在一开始就缺乏必要的条件、能力或素质,往往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在起点上的劣势或缺陷。
“先天不足”最早出现在《周易》中,书中提到“先天”与“后天”的概念,强调个体在出生时所具备的条件与后天努力的对比。成语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特别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影响,使得人们对个体先天条件的重视逐渐深入人心。
“先天不足”通常用于描述个人能力、天赋等方面的不足,常见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先天不足”在**文化中常常与命运、运势、努力等概念相联系。它反映了对个体命运的无奈和对努力奋斗的期望。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也适用于探讨社会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等问题,强调社会支持对弥补先天不足的重要性。
“先天不足”常常引发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带有一种悲观情绪,令人感到无奈和惋惜。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关注个体的努力与奋斗,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同学,他在学上一直努力,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足够的学资源。我们常常用“先天不足”来形容他的处境,尽管他非常努力,但仍感到有些无力改变现状。
在某个诗歌创作中,可以将“先天不足”融入如下句子:
先天不足如秋风,
一叶孤舟随波行。
然而心中有明月,
照亮前路不孤行。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disadvantage at birth”或“innate limitation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个体在起点上的劣势,但在文化背景上,西方社会可能更加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通过对“先天不足”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个体的局限性,也传达了社会对个体发展的重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既要关注个体的努力与奋斗,也要对其先天条件给予理解和包容。
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日中无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无影。寿麻之人无影,不知何故?
《宋史·艺文志》:“先天不足,后天失教。”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佗曰:‘病者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故病至此。’”
《汉书·艺文志》:“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此所谓先天不足,后天难补。”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先天不足,后天有余。”
但是,剧本中若只出现几个店员,总显得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