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19:38
“唾手而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口水一抛就能获得”,引申为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得到,手到擒来。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资源、机会或者成就非常容易获得,不费吹灰之力。
“唾手而得”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原文中提到:“今之得士者,唾手而得。”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某些人才或机会的轻松获得的感慨,表达了古人对于某些事物的轻松获取的体验。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机会的易得,如在商业谈判、学术研究、竞技比赛等场合。例如,在一场比赛中,某个选手轻松夺冠,旁观者可能会说:“他真是唾手而得的冠军。”在日常对话中,朋友之间讨论某个容易完成的任务时,也可以用到这个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唾手而得”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人才、机会的珍视,也体现了对容易获得事物的欢喜。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够轻松获得成功或机会的人常常受到羡慕。
“唾手而得”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轻松、愉快和满足的联想。听到这个成语,往往会想到某个容易实现的愿望或目标,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大学时期参加一个创业比赛,我们团队的创意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认可,最终轻松获得了第一名。事后我用“唾手而得”来形容这个过程,既表达了我们的努力,也强调了成果的意外轻松。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写: “春风得意马蹄疾,唾手而得桃花影。千里之行始足下,轻松一跃望星辰。”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easy as pie”或“a piece of cak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某事的容易程度,但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唾手而得”的学和分析,我发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重要性,也反映了人们对成功和机会的渴望。它提醒我们,有时候成功并不需要过多的努力,甚至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能实现,这在我今后的语言学和交流中,会更加意识到如何运用这样的成语来丰富表达。
如果说过去日寇差不多不费一点气力唾手而得东四省,现在就非经过血战不能占领中国的土地了。
《清史稿·曾国藩传》:“唾手而得,非所以为易也。”
《明史·李自成传》:“唾手而得,非所以为难也。”
《宋史·岳飞传》:“唾手而得,非所以为功也。”
《后汉书·杨震传》:“若得此人,唾手可得天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所谓唾手而得者也。”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如果说过去日寇差不多不费一点气力~东四省,现在就非经过血战不能占领中国的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