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4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45:16
成语“冥顽不化”由四个字组成:
字面意思为“在黑暗中顽固不化”,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固执已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或改变,表现出一种极端的无知和顽固。
“冥顽不化”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冥顽不化,何足道哉!”意思是对那些固执而无知的人,根本不值得谈论。可以看出,这一成语强调了对顽固不化的人的否定态度,反映了古代哲学家对人性和认知的思考。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新思想、新事物时的固执态度。它可以出现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创新与变革的思想逐渐被接受,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冥顽不化的态度被视为一种阻碍进步的表现。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常用于批判那些坚持陈旧观念、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人,反映了社会对发展和创新的期待。
该成语常带有负面情感,联想到的往往是无知、封闭和抗拒变化。它提醒人们,固执的态度不仅会错失机会,还可能导致与时代脱节。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与朋友讨论新兴科技时,发现他对智能家居完全不感兴趣,表现出一种冥顽不化的态度。我尝试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态度,虽然他并不以此为然,但我意识到,有时候人们的固执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
在一首诗中:
黑暗中固执不变,
冥顽态度难以化。
春风吹来新思路,
愿君打破旧枷锁。
通过诗歌表达出对固执态度的反思与希望,展现出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tubborn as a mule”(固执如骡子),同样传达了固执的意思。虽然没有直接的对应成语,但同样反映出对固执态度的批评。在不同文化中,固执被视为一种消极特质,强调开放和接受变化的重要性。
通过对“冥顽不化”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灵活运用成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人性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成语的学*使我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更精准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孙玉亭一看侄儿冥顽不化,干脆一拧身回家去了。
《宋史·岳飞传》:“冥顽不化,不可与论兵。”
《后汉书·袁绍传》:“冥顽不化,不可与共事。”
《汉书·王莽传下》:“冥顽不化,不可与谋。”
《史记·孔子世家》:“冥顽不化,不可与言。”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冥顽不灵,不可教也。”
既然他~,死不肯降,那就稍缓时日,俟剿灭献贼之后,再分兵将他围歼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