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32:04
成语“将计就计”字面意思是“用对方的计谋来对付对方”,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对方设下的圈套或计策中,顺势而为,利用对方的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策略往往表现出一种灵活应变的智慧。
“将计就计”源于古代军事和智谋的对抗,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和曹操等智者之间的较量。在诸葛亮的军事谋略中,他常常会利用敌人的计策来反制敌人,从而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这一成语充分体现了智慧与策略的结合,强调了在复杂的局势中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将计就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将计就计”反映了**传统文化中智慧与权谋的价值观。在古代,智者的谋略被高度重视,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商业竞争、政治斗争等领域,强调应变能力和灵活性。
“将计就计”给我带来一种智慧与机智的联想,让我想到在复杂局面中灵活应对的重要性。这种策略不仅仅适用于竞争,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我大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个辩论赛。对手的论点非常强大,然而我们团队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对方的逻辑缺陷进行反击,最终赢得了比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聪明的商人,他在竞争对手发布不利消息后,巧妙地将计就计,利用对方的失误,反而提升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urning the tables”,意为反转局势或将劣势变为优势。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灵活应对和智慧的重要性是一致的。
通过对“将计就计”的学,我理解到灵活应变和智慧的重要性,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情境和人际关系。这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值得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应用。
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将计就计,顺水推舟。”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赵匡胤将计就计,假意应允。”
《红楼梦》第六二回:“宝钗将计就计,也就不言语了。”
《水浒传》第五一回:“朱仝将计就计,假意答应。”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将计就计,因诈许之。”
某已知曹操之意。今可~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