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32:01
成语“将遇良材”的字面意思是“在将领遇到良好的材料时”。这里的“将”指的是统帅或将领,“良材”则指的是优秀的人才或资源。整体含义是指在合适的时机遇到合适的人或事,强调了良好的机遇和合适的人才之间的关系。
“将遇良材”出自《尚书·大禹谟》。其中提到的“良材”不仅指材质优秀的木材,更引申为优秀的人才。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领导者与人才关系的重视,强调了将领在治国理政中需要能够识别和利用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人才被视为国家和组织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将遇良材”不仅强调了识才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古代对治国理政的重视。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中,强调领导者的识才能力和团队的协作精神。
“将遇良材”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仿佛在鼓励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优秀资源和人才。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在职场和生活中不断寻求合作与共赢。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一次我在团队中发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同事,他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得项目进展顺利。我常常用“将遇良材”来形容我们的合作,因为正是他的加入让团队的整体水平提升了许多。
在这片星空下,英雄将遇良材,携手共创未来的辉煌。每一个梦想,都是良材的种子,在合适的时机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在英语中,有类似“finding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这样的表达,强调在合适的时机找到合适的人才。尽管表达形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人才与机遇的重要性。
通过对“将遇良材”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识别和珍惜人才在任何领域的重要性。这不仅适用于古代的将领,也对现代职场有着深远的启示。在我的语言学中,这一成语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提高了我对团队合作和人才价值的理解。
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真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不敬。刘康公曰:‘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
《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介子推。”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乃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时节一对英雄,搅海翻江华岳摇。直个是:~无胜败,棋逢敌手怎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