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0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08:12
“卖国求利”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卖国”和“求利”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卖国家的利益。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为了私利而背叛国家、损害国家利益的人,带有强烈的贬义。
“卖国求利”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历史上许多朝代的动荡时期,尤其是在战国时期、三国时期等,许多士人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投靠敌国或者出卖本国的资源。成语的具体来源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反映,尤其是那些批评卖国行为的历史记载中。
“卖国求利”常见于政治、历史讨论和文学作品中。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形容某些人或行为,尤其是在对国家利益产生质疑时。在演讲或辩论中,演讲者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指出某些政治行为的不当。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 patriotism(爱国主义)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因此,“卖国求利”这一成语在社会舆论中往往受到严厉的谴责,特别是在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时。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愈发复杂,但这一成语依然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卖国求利”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令人感到愤怒和不屑。它引发的联想包括背叛、贪婪和不忠。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强调对某种行为的强烈反感。
在我生活中的某些讨论中,曾遇到关于公司与外国企业合作时是否会损害国家利益的争论。有些人认为只要能带来经济利益,就值得合作,而我认为这种态度有“卖国求利”的倾向,应该更注重国家的长远利益。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风雨如晦夜漫漫,
卖国求利者何惭?
忠魂千古留芳影,
只愿家国共辉煌。
在英语中,“selling out one's country”或“betraying one's country”可以与“卖国求利”相对照。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但两者都传达了对背叛祖国行为的不屑与谴责。
通过对“卖国求利”这一成语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意识到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国家利益同样不容忽视。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保持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次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