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1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08:16
成语“卖官卖爵”字面意思是“出售官职和爵位”。它基本含义指的是一种腐败的行为,形容通过金钱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来获得官职、爵位或权力。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对社会公正和道德的严重侵犯。
“卖官卖爵”源于**古代的官场腐败现象。在历史上,某些朝代的官员为了获取利益,不惜私自出售官职和爵位,使得社会风气败坏,导致选拔人才的公平性受到严重影响。这种现象在唐、宋等朝代尤为突出,许多文人通过诗文批评这种不正之风,最终形成了“卖官卖爵”这一成语。
“卖官卖爵”常用于批评政治腐败与不正之风。它在文艺作品中频繁出现,如小说、戏剧中对官场的描绘,以及在日常对话中用来指责某些不当行为。例如,在讨论某位官员的任命时,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质疑其是否通过贿赂获得权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卖官卖爵”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场的腐败,还反映了**历史上对官员道德要求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法律日益健全,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这一成语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提醒人们保持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与约束。
“卖官卖爵”这一成语往往引发人们的愤怒和不满,因为它涉及公平正义的根本问题。它让我联想到许多社会不公的现象,促使我反思在生活中如何坚持正直与公义,抵制腐败。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目睹过一些同学通过不当手段获取学业和职位,心中不免感到愤怒和失望。我也曾在小组讨论中提到“卖官卖爵”的现象,提醒大家要坚守诚信与公平的原则。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描绘一个古代官员因为“卖官卖爵”而最终走向灭亡的情节: “在一个腐败的朝代,官员张某通过贿赂售卖官职,短期内权势滔天。然而,他的贪婪最终引来了朝廷的惩罚,昔日的荣华富贵化为泡影,留下的只有‘卖官卖爵’的耻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buying a position”,它同样指通过金钱获得职位。这种现象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显示出对权力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普遍关注。
通过对“卖官卖爵”的学*,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及其在反映社会现象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历史的警示,也是对现代社会道德标准的呼唤,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始终保持清白与正直。
现今社会也有~的现象。
《清史稿·世宗本纪》:“雍正元年,上以年羹尧、隆科多骄恣不法,卖官卖爵,命革职拿问。”
《清史稿·圣祖本纪三》:“康熙五十年,上以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下狱,又以卖官卖爵事觉,革职。”
《明史·奸臣传·严嵩》:“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其子世蕃复通贿赂,卖官卖爵,豪夺巧取,指事造作,赃以千万计。”
《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似道既相,进用群小,变更法制,改官名,以卖官卖爵为事。”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既当国,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现今社会也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