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3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59:27
“为法自弊”这个成语由“为法”和“自弊”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为了法律而自取其害”。其基本含义是指为了执行某种法律或规章制度而导致自身或他人受到损害,尤其是由于过于严格或不合理的执行而产生的负面后果。
“为法自弊”出自《史记·平原君赵成侯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由于严格执行法律而导致的一系列不幸**,反映了法律与人性之间的矛盾。这一成语的提出,旨在警示人们遵循法律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为法自弊”常用于讨论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在执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可以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讨论主题。古代许多法律条文都是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但在实际执行中常常忽略了人性与个体差异。“为法自弊”这一成语反映了在现代社会中对法律执行的反思,强调法律应体现人文关怀。
“为法自弊”让我联想到法律与人性的斗争,尤其是在某些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个人的权益可能受到侵害。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法律的合理性与人性的结合。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项政策,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其执行却让很多员工感到不满。我们在会议中提到“为法自弊”,建议对政策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于员工和公司的利益。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小镇,镇长为了遵循严格的市政法规,拆除了镇上的一棵古树,结果导致镇子失去了其独特的风景和文化,镇民们纷纷感到失落和愤怒,最终不得不联合起来,试图改变这项不合理的法律。这时可以使用“为法自弊”来描述这个情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法律的严苛性”来表达,比如“the law is an ass”(法律是个傻瓜),用以讽刺法律的某些不合理之处。在不同文化中,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对法律与人性之间矛盾的关注是相似的。
通过对“为法自弊”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法律不仅是约束,也是保护。在日常生活中,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思考法律的实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增强我的思维深度。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太子驷触犯新法被商鞅定罪。秦国逐渐富强起来。后来太子驷成为秦惠文王,他公报私仇要治商鞅罪过。商鞅出逃,没人敢收留,没想到商鞅作法自毙,被秦王所杀
他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