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1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28:59
“噤口不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闭上嘴巴,不说话”。其基本含义是指故意不说话,保持沉默,通常用于形容在某种情况下不愿意发表意见或评论,或者因为害怕、顾虑等原因选择不发声。
成语“噤口不言”来源于古汉语,可能与古代对言语的重视和对言辞的谨慎有关。具体的历史典故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言”和“默”的讨论,表达了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的重要性。
“噤口不言”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言语和沉默都有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噤口不言的行为往往与礼节、社交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在某些情况下,沉默被视为一种智慧和克制,而在其他情况下,则可能被解读为逃避或不负责任。现代社会中,噤口不言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面对敏感话题时。
“噤口不言”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一种内心的挣扎,或是对某件事情的深思熟虑。有时,选择沉默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或者是对复杂局势的谨慎态度。这种情感让我意识到,言语的力量和沉默的价值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些需要噤口不言的时刻。例如在团队讨论中,面对不同意见时,我选择了保持沉默,以免加剧矛盾。这让我意识到,有时保持沉默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在一片繁星璀璨的夜空下, 我站在寂静的湖边, 心中有千言万语, 却只好噤口不言, 让星光替我倾诉心声。
在英语中,可以用“silence is golden”来表达沉默的重要性,尽管语境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的价值。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比如日语中的“黙っていることは金”,同样传达了沉默的智慧。
通过对成语“噤口不言”的学*,我深刻理解了沉默在沟通和社交中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注重言辞的选择与时机。沉默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近来世上人多诈,尽著布衣称道者。问他金木是何般,噤口不言如害哑。
《宋史·岳飞传》:“噤口不言,心知其诈。”
《晋书·王敦传》:“噤口不言,心知其谋。”
《后汉书·袁绍传》:“噤口不言,心知其计。”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噤口不言,心知其故。”
《史记·项羽本纪》:“噤口不言,心知其非。”
朱泚构逆,遣人就第问讯,欲令掌兵,晞佯瘖,~,泚以兵胁之,晞终不语,贼知其不可用,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