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0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7:00
“知情达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了解事情的情况,通达道理”。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情有深入的了解,能够理智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处事能力。
“知情达理”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作为出处,但从字面上分析,“知情”指的是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达理”则表示通达事理,具有智慧和理智。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智慧和理性的重视,强调在处理事务时,不仅要了解事实,还要具备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该成语在多种语境中都可以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知情达理”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尤其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促进理解、沟通和合作。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爆炸,能够做到“知情达理”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个人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明智选择。
“知情达理”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联想到智慧、理性和成熟。这个成语让我思考在面对问题时,如何保持冷静、理智,并从多个角度分析情况。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团队项目,面对不同成员的意见分歧时,我努力做到“知情达理”,深入了解每个人的观点,最终帮助团队达成一致,顺利完成了项目。
在一首小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知情达理”:
风雨过后见彩虹,
知情达理心自清。
一言一语皆有道,
智者从容踏云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knowledgeable and sensible”,表示一个人既有知识又理智。然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知情达理”更强调对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理解,反映出中华文化对和谐与智慧的重视。
通过对“知情达理”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能力的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智慧的体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高我的沟通能力和思维深度,使我在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二小姐知情达理,自有同心,当商量出一个主意来,不可徒作楚囚之泣。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太宗知情达理,故能治天下。”
《后汉书·班彪传》:“班彪知情达理,为世所重。”
《汉书·艺文志》:“知情达理,乃能为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既知其情,又达其理。”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知其情,达其理。”
他是个~的人,从来不胡搅蛮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