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5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7:16
成语“知文达理”由四个字组成,其中“知文”意指了解文辞、掌握文化知识;“达理”则意思是通达道理、理解事理。综合来看,“知文达理”形容一个人既有文化修养,又能理解和把握道理,通常指一个人聪明、理智且有教养。
“知文达理”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古代文人中,此成语常用以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其历史背景可追溯至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
该成语在多个语境中均可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知文达理”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儒家文化盛行的历史时期,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随着教育普及,知文达理仍被视为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
“知文达理”让我联想到那些知识渊博、性格温和的人,他们通常能够在复杂的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赢得他人的尊敬与信任。这种形象也激励我在生活中追求更高的文化修养和理性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一次社交活动中遇到一个知文达理的人,他不仅能与我讨论书籍,还能分享对社会问题的深入见解。这次交流让我深刻感受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理解能力是多么重要。
在某个秋天的晚上,我写了一首小诗:
月下独坐思千古,
知文达理探幽途。
书声琅琅随风至,
明理达人共此图。
这首诗表达了追求知识与理解的重要性,体现了“知文达理”的内涵。
在英语中,“knowledgeable and wise”或“cultured and rational”可以与“知文达理”相对应。这些表达同样强调文化素养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中对知识与智慧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价值观是相似的。
通过对“知文达理”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知识和理智的简单描述,更是一种对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期许。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对个人品质的重视。
你既这等~,晓得敬重我,若肯住在这里,与我做个好淘伴,便饶你性命。(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