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0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56:02
成语“饥寒交迫”由四个字组成:“饥”指饥饿,“寒”指寒冷,“交迫”意为交替并且逼迫在一起。整体意思是形容人在极度贫困和困苦的境地中,既遭受饥饿又忍受寒冷,常用来形容生活的艰难。
“饥寒交迫”最早出现在清代文学作品中。具体出处较难追溯,但在古代社会中,饥寒是常见的生存挑战,尤其是在战乱或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该成语反映了古人对生活困境的直观感受。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社会评论及日常对话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底层人民的苦难;在新闻报道中,则可能用于描述灾难后的救助情况;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面临的经济困境或生活压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饥寒交迫”反映了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贫困现象,尤其是在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但在一些特定区域和情况下,例如自然灾害或经济危机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饥寒交迫”带给人一种深切的同情与无奈的压迫感。这种描绘不仅使人联想到贫困的生活,还引发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考,激发人们去关注和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次慈善活动,帮助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家庭。当时,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真是让我感受到“饥寒交迫”的深刻含义,促使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老人在街头蜷缩着,他的眼中透露出“饥寒交迫”的无奈与绝望。街道上,灯光闪烁,温暖的食物在餐厅里飘散着香气,而他却只能静静地等待,希望有路人施以援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old and hunger”或“poverty stricken”,虽然字面意思相似,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在某些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个人奋斗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而在东方文化中,往往更注重集体的责任和社会的关怀。
通过对“饥寒交迫”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一种物质状态,更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它在语言学习中帮助我认识到成语的深层含义与文化背景,也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加关注词汇的情感色彩与社会意义。
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迫,所以为盗。’
唐朝初年,高祖李渊为人宽厚,经常亲自检阅囚犯的案卷,经常还亲自提审犯人。一次他发现严甘罗因抢劫犯了法,提审的时候,他见这个囚犯瑟瑟缩缩地跪在地上,显得很可怜,问他为什么要做强盗。严甘罗哆嗦地回答是饥寒交迫所致
吾十数年来,~,不萌他念者,望汝成立室家,为尔父延一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