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3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06:52
“告老在家”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向人告知自己已年老,并选择在家中安享晚年”。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年**在年岁渐长的情况下,选择退休或隐居,不再参与社会活动,通常带有一种回归内心平静、享受生活的意味。
“告老在家”这个成语源于**传统文化中对老年人生活方式的重视。古代文人常常以隐居、告别尘世生活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尤其在道教文化中,隐居被视为一种追求自然和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具体历史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流行与古代士人向往的“归隐”理想有关。
在现代汉语中,“告老在家”可以出现在多种语境中,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老年人通常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告老在家的选择反映了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和对内心的追求。在现代社会,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如何让老年人在告老在家后依然能过上充实的生活,成为了重要的社会议题。
“告老在家”让我联想到宁静、安逸、内心的满足等情感。这种状态代表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节奏的重新选择,也许是人们在经历了职场的竞争与压力后,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曾经有一位老师,在退休后选择了告老在家,开始了写作和绘画的生活。他的选择让我理解到,告老在家并不意味着生活的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充满了可能性。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岁月如歌已渐远,告老在家心自安。
庭前花开随意放,闲云悠然伴我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告老在家后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retirement(退休)”或“going off the grid(隐居)”来表述。虽然都涉及到对社会活动的减弱,但西方文化常常强调个人的选择和自由,而**文化则更多地与家庭和传统价值观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告老在家”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关于年老与隐退的表面意思,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意义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
《清史稿·张廷玉传》:“廷玉既老,告老在家,朝廷每有大事,辄就咨询。”
《明史·杨士奇传》:“士奇既老,告老在家,朝廷每有大事,辄就咨询。”
《宋史·文彦博传》:“彦博既老,告老在家,朝廷每有大事,辄就咨询。”
《后汉书·杨震传》:“震遂告老在家,不复仕。”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既归,告老在家,不复出。”
我已~,不闻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