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1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5:08
成语“破胆寒心”是由“破胆”和“寒心”两个部分组成的。字面意思是“打破胆子,寒冷心肠”,比喻极度惊恐或忧虑,形容人们在面对重大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的恐惧和不安。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心中充满恐惧与不安。
“破胆寒心”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人内心深处恐惧感的形象表达。这个成语的构成,通常与古代战斗、惊险情境等相关,其中“胆”常常象征勇气,而“寒心”则表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临突发**、重大挑战或恐怖情境时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写角色在危急时刻的心态;在日常对话中,朋友之间也可以用它来形容某些让人感到惊恐的经历。
同义成语:胆寒心惊、惶惶不安
反义成语:心安理得、胸有成竹
在**文化中,胆量和心境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成语“破胆寒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危险时的脆弱与恐惧。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尤其在面对压力、危机时,人们的内心往往会产生不安的感受。
“破胆寒心”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遭遇意外时的恐惧感,比如突如其来的消息或突发的**。这种情感反应能够引起共鸣,让人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感到“破胆寒心”。那是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突然停电了,我独自在家,听到外面的雷声和风声,心中不由得产生了恐惧。这让我认识到,面对未知的事情,我们常常会感到脆弱,但同时也要学会克服这些恐惧。
在创作中,可以将“破胆寒心”融入诗歌:
夜雨潇潇落窗前,
雷声轰鸣似怒言。
独坐幽室心中寒,
破胆寒心难自安。
这首小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情景,展现了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或“to be scared stiff”,都表达了因恐惧而感到心慌的状态。这样的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成语“破胆寒心”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恐惧与不安的情感时有了更准确的语言工具。在实际生活和写作中,它能够帮助我更生动地传达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情感。
臣永所以破胆寒心,豫言之累年。
《宋史·岳飞传》:“飞闻之,破胆寒心,乃上书求归。”
《晋书·王敦传》:“敦闻之,破胆寒心,乃自刎而死。”
《资治通鉴·汉纪》:“闻汉兵至,破胆寒心,遂降。”
《后汉书·班超传》:“超闻之,破胆寒心,乃上书求归。”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之,破胆寒心,乃自刎而死。”
危言抵禁,~。